病因
霰粒腫是眼瞼內的腫塊,又稱"瞼板腺囊腫", "眼挑針" 或"眼瘡"。當眼瞼內腺體分泌物排泄受阻時,會導致瞼板腺體堵塞,從而形成霰粒腫。
癥狀
霰粒腫 (瞼板腺囊腫/ 眼瘡/ 眼挑針)通常的表像是一粒無痛的眼瞼結節。它會日漸增大並會引起眨眼時不適。腫塊通常是3mm-5mm及不痛。它可能會變大、被感染並形成膿腫。 膿腫可能從眼瞼前方破裂。
臨床診斷
臨床診斷
有經驗的醫生可以立即由臨床檢查作出霰粒腫 (瞼板腺囊腫/ 眼瘡 / 眼挑針)診斷。
檢查方法
- 觸診眼瞼
醫生會輕輕觸摸眼瞼區域,確認腫塊的特徵:
- 位置:通常在上或下眼瞼的瞼板腺處
- 形狀:圓形或橢圓形
- 質地:堅硬、邊界清晰
- 活動度:與周圍組織相對固定
- 翻開眼瞼檢查
醫生會翻開眼瞼進行檢查:
- 觀察瞼板腺的開口情況
- 檢查是否有分泌物堵塞
- 評估腫塊的大小和深度
- 檢查結膜的狀態
- 裂隙燈顯微鏡檢查
使用特殊設備進行詳細觀察:
- 可以清楚看到腫塊的邊界
- 評估是否影響角膜
- 檢查其他眼部結構
主要症狀
- 眼瞼腫脹
表現為:
- 局部輕微隆起
- 可能伴有輕微發紅
- 通常無熱感
- 局部有硬塊
特徵包括:
- 觸摸時感覺堅實
- 邊界清晰
- 大小從幾毫米到1公分不等
- 外觀特徵
典型表現:
- 半透明或黃白色腫塊
- 表面光滑
- 皮膚顏色正常或略微發紅
- 症狀感受
患者可能感覺:
- 異物感
- 輕微不適
- 一般無明顯疼痛
鑑別診斷
- 急性霰粒腫
與慢性霰粒腫的區別:
- 有明顯疼痛
- 發紅腫脹更明顯
- 可能有發燒等全身症狀
- 睫毛囊炎
特點:
- 發生在睫毛根部
- 常見多個小膿包
- 有疼痛感
- 眼瞼發炎
表現為:
- 整個眼瞼發紅腫脹
- 可能伴有搔癢
- 常見於過敏反應
- 眼瞼腫瘤
需要注意:
- 生長速度較快
- 形狀不規則
- 可能伴有出血
需要注意的情況
- 腫塊持續增大
警示徵象:
- 短期內明顯增大
- 超過1公分
- 生長速度異常
- 出現疼痛或發紅
可能提示:
- 繼發感染
- 需要及時就醫
- 可能需要抗生素治療
- 影響視力
危險信號:
- 視線受阻
- 眼睛無法完全睜開
- 視力模糊或下降
- 反覆發作
需要注意:
- 可能存在潛在問題
- 需要進一步檢查
- 可能需要手術治療
治療
保守治療
霰粒腫 (瞼板腺囊腫/ 眼瘡 / 眼挑針) 的保守治療 (包括熱敷和保持眼瞼衛生) 有50%以上機會冶癒。 熱敷可以融化脂質分泌物,令瞼板腺體堵塞的出口再開通,脂質分泌物隨後流出。
濕面布/濕面紙熱敷 是一種患者自給的熱敷方法。用可忍受情度的溫熱濕面布/面紙熱敷患處,熱敷後應在眼皮上霰粒腫 (瞼板腺囊腫/ 眼瘡 / 眼挑針)施壓15分鐘,每天2-4次。
4手指10次按摩法 是另一種患者自給的熱敷方法。在浴缸或淋浴結束後,患者用溫熱水溫暖手指及眼瞼。用1滴不刺眼的嬰兒洗髮水,用手搓揉使洗髮水至起泡沫。患者閉合雙眼,用帶有洗髮水泡沫的食指放置在封閉的眼瞼邊緣,用中力按摩蓋子來回10次,病人然後重複用中指、無名指和小手指作以上的程序。最後,病人沖洗掉剩餘的洗髮水。
如果保守治療不能清除霰粒腫 (瞼板腺囊腫/ 眼瘡 / 眼挑針)又或有發炎等併發症,請向有經驗的醫生安排諮詢、檢查及冶療。
手術治療
如果保守措施失敗或出現紅腫、疼痛和腫脹(膿腫跡象),則需要手術治療。
在診所內,有經驗的醫生可在眼皮上施行局部麻醉,切開和刮除霰粒腫 (瞼板腺囊腫/ 眼瘡 / 眼挑針)。手術只需時幾分鐘,術後第一天可上班或返回學校上課。由於傷口上加上長效麻醉藥、術後會服食止痛藥和使用抗生素,傷口痛楚和併發症發生機會都很低。傷口通常在幾天到一個星期內癒合。請向醫生查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