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眼瘡?
眼瘡的醫學名稱是霰粒腫,是出現在眼瞼內部的腫塊。它亦常被稱為:
- 瞼板腺囊腫
- 眼挑針
- 眼瘡
眼瘡是怎樣形成的?
當眼瞼內的腺體分泌物排出受阻時,會導致瞼板腺體堵塞。這種堵塞會令分泌物積聚,最終形成霰粒腫(眼瘡)。
眼瘡有什麼癥狀?
霰粒腫(又稱瞼板腺囊腫/眼瘡/眼挑針)通常表現為一粒無痛的眼瞼結節。
常見癥狀包括:
- 腫塊大小約為 3 至 5 毫米
- 可逐漸增大
- 眨眼時可能出現不適感
- 一般不會疼痛
但在某些情況下,霰粒腫可能會:
- 漸漸變大
- 發炎或被細菌感染
- 形成膿腫
- 膿腫可能會自眼瞼前方破裂流出膿液
>如何診斷眼瘡?
醫生會進行哪些檢查來確診眼瘡?
有經驗的醫生通常可透過臨床檢查即時診斷霰粒腫(又稱瞼板腺囊腫/眼瘡/眼挑針)。
-
觸診眼瞼:
- 位置:通常在上或下眼瞼的瞼板腺處
- 形狀:圓形或橢圓形
- 質地:堅硬、邊界清晰
- 活動度:與周圍組織相對固定
-
翻開眼瞼檢查:
- 觀察瞼板腺開口是否堵塞
- 評估腫塊大小和深度
- 檢查結膜狀態
-
裂隙燈顯微鏡檢查:
- 清晰觀察腫塊邊界
- 評估是否影響角膜
- 檢查其他眼部結構
眼瘡有哪些症狀和需要注意的情況?
眼瘡有哪些典型表現?
-
眼瞼腫脹:
- 局部輕微隆起
- 可能略帶紅
- 通常無熱感
-
局部硬塊:
- 觸摸時感覺堅實
- 邊界清晰
- 大小由數毫米至1公分
-
外觀特徵:
- 半透明或黃白色腫塊
- 表面光滑
- 皮膚顏色正常或微紅
-
症狀感受:
- 異物感
- 輕微不適
- 一般無明顯疼痛
眼瘡需要與哪些疾病區分?
- 急性霰粒腫: 有明顯疼痛、紅腫嚴重,甚至可能有發燒。
- 睫毛囊炎: 發生於睫毛根部,常見多個小膿包,伴隨疼痛。
- 眼瞼發炎: 整個眼瞼紅腫,有搔癢,常與過敏相關。
- 眼瞼腫瘤: 生長快、形狀不規則、可能出血,需謹慎處理。
什麼情況下應該特別注意?
-
腫塊持續增大:
- 短時間內快速增大
- 超過1公分或出現疼痛、發紅
- 可能提示感染或其他併發症
-
視力受影響:
- 視線受阻或眼睛無法完全張開
- 視力模糊或下降
-
反覆發作:
- 可能有潛在病因
- 需要進一步檢查或考慮手術處理
眼瘡可以怎樣保守治療?
哪些方法可以在家中自行處理眼瘡?
霰粒腫(瞼板腺囊腫/眼瘡/眼挑針)的保守治療包括熱敷及保持眼瞼衛生,成功率超過 50%。
熱敷的作用是幫助融化堵塞的脂質分泌物,從而重新打通瞼板腺體出口,使分泌物流出。
-
濕面布/濕面紙熱敷:
- 使用溫熱(可忍受溫度)的濕面布/面紙熱敷患處
- 熱敷後應在患處施壓約 15 分鐘
- 每天進行 2 至 4 次
-
四指十次按摩法:
- 沐浴或淋浴後,用溫水加熱雙手與眼瞼
- 取 1 滴不刺眼的嬰兒洗髮水起泡
- 閉上眼睛,將有泡沫的食指放在眼瞼邊緣來回按摩 10 次
- 再以中指、無名指及小指分別重複以上動作
- 最後以清水徹底沖洗泡沫
如保守治療未能改善,或出現發炎等併發症,建議諮詢有經驗的醫生以作進一步診斷和處理。
眼瘡需要做手術嗎?
什麼情況下需要進行眼瘡手術?
當保守方法無效,或眼瘡出現紅腫、疼痛及膿腫跡象時,便可能需要考慮手術治療。
在診所內,有經驗的醫生會:
- 在眼皮上施行局部麻醉
- 切開及刮除霰粒腫(瞼板腺囊腫/眼瘡/眼挑針)
手術通常只需幾分鐘,術後第一天病人即可如常上班或上學。
因為手術會使用長效麻醉藥,加上術後服用止痛藥及抗生素,痛楚及併發症風險極低。
傷口一般在幾天至一星期內癒合。如有疑問,請向您的醫生查詢。